首页| 新闻| 财经| 科技| 旅游| 房产| 时尚| 体育| 健康| 汽车| 娱乐| 亲子| 游戏| 收藏| 消费| 综合| 扶贫|
地理信息技术打造“数字中国”

发稿时间:2018-08-01 来源: 广州都市网

 

  今年7月29日,第三十三、第三十四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上天。
  2018年中国卫星发射密度增大,中国航天“超级2018”现象的背后,是国计民生对于地理信息应用成果的旺盛需求。

  中国正在大力发展遥感卫星技术和实现产业应用,武汉大学全球首颗专业夜光遥感卫星“珞珈一号”利用世界领先的夜间遥感记录优势,分析叙利亚战场局势及其变化,研究成果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大量引用。
  本报记者 齐 欣摄

  中国科学院院士、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介绍了另一项应用:当台风等自然灾害来临时,通过分析电子社交网络信息大数据,如何判读不同地区人们的关注程度。 
  本报记者 齐 欣摄
  (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来源于网络)

  “地图和地理信息可视化”是人们认识世界的“第二语言”,在大数据爆发时代尤为重要。由首都师范大学王涛副教授(左二)领导的技术团队,完成了“多源时空数据快速可视化关键技术与地学应用”项目,较好地解决了系列关键技术,在国内外的地质、城市管理、海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。该项目获得了2018年“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”一等奖。 
  邓智天摄

 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暑期实践团队代表,在论坛现场“向在座的专家老师和全国的大学生群体发出倡议”,推动新闻传播、地理、文博考古、规划设计、遥感、测绘等专业的融合合作,早日让多年实践积累的文化遗产价值体验线路,出现在人们日常使用的电子地图上。 
  本报记者 齐 欣摄

  近日,由自然资源部和海南省人民政府指导、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主办的2018年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大会在海南海口召开。大会公布了“2018 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”和“地理信息产业优秀工程”。

  通过这个“窗口”和平台,我们可以了解处于中国当代科技发展前沿的地理信息技术,其成果、竞争力和发展趋势。

  

  地理信息技术快速应用 从业人员超117万人

  作为当今国际公认的高新技术领域,地理信息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。中国地理信息技术和产业化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,成绩单厚重而且多“得了高分”。据刚刚发布的《2018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报告》(下称《报告》)显示:2018年我国地理信息产业总产值预计超过6200亿元人民币,同比增长20%。截至2018年6月底,中国地理信息产业从业单位数量已经超过9.5万家,从业人员数量超过117万人。地理信息技术和产业的迅猛发展,成为“数字中国”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,为“数字中国”各项构想规划落地实施重要支撑。地理信息产业已成为“数字中国”建设的基础性力量。

  “数字中国”建设是以新时代中国现代化建设为对象,以新一代数字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为引领,以信息资源为核心要素的国家信息化建设系统工程。作为地理信息技术专家,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王钦敏做了主题为《从“数字福建”到“数字中国”》的特邀报告。王钦敏见证了地理信息技术在中国发展成长的历程。他以自己参与的“数字福建”项目为例,介绍了地理信息在“数字中国”中的历史方位、顶层设计思想、系统工程框架以及发展趋势。他提到,早在2000年参与规划“数字福建”的时候,科技工作者们就明确地将“数字福建”项目与社会经济、信息化“画上等号”,把各级政府、各行各业、千家万户都纳入到该体系中来,跳脱了原来“数字地球”只和空间数据挂钩的狭隘局限,这是具有前瞻性和创造性的思维创新,为后来“数字中国”概念范围的拓宽延伸打好了基础。

上一篇:2018智博会临近 阿里、蚂蚁、菜鸟的新科技都在

下一篇:重庆科技奖七成获奖者为中青年科技人才

Copyright © 广州都市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